|
|
|
|
|
|
|
西遞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。徽派建筑錯落有致,磚、木、石雕點綴其間,目前已開發的有凌云閣、刺史牌樓、瑞玉庭、桃李園、東園、西園、大夫第、敬愛堂、履福堂、青云軒、膺福堂、應天齊藝朮館等20余處景點。 |
村中另一古宅為“大夫第”,建于清康熙三十年(公元1691年)。“大夫第”為臨街亭閣式建筑,原用于觀景,樓額懸有“桃花源里人家。”六個大字”有趣的是,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“熱拋繡球”所在,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。“大夫第”門額下還有“作退一步想”的題字,語意雙關,耐人尋味。此外,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、精巧的花園、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、漏窗,石雕的奇花異卉、飛禽走獸,磚雕的樓台亭閣、人物戲文,及精美的木雕,絢麗的彩繪、壁畫,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朮之精華。且“布局之工,結構之巧,裝飾之美,營造之精,文化內涵之深”,為國內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見,堪為徽派古民居建筑藝朮之典范。 |
|
該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,兩條清泉穿村而過,99條高牆深巷,各具特色的古民居,使游客如置身迷宮。村頭有座明萬歷六年(公元1578)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,崢嶸巍峨,結構精巧,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征。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“履福堂”,陳設典雅,充滿書香氣息,廳堂題為“書詩經世文章,孝悌傳為報本”、“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,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”的對聯,顯示了儒學向建筑的滲透。 |
|
西遞村已開放的保存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個,參觀人員在村旅游公司,購買參觀券后,由導游引導依次參觀,已開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過著自己的生活,只是在有人參觀時輔助做些講解并推銷其旅游商品。從開放的民居看,房屋的主人對這種管理形式都非常滿意,屋內收拾得非常干淨,屋內家具、用具擺設和字畫的布置,都保留著明清特色,古朴典雅,許多家具都是明清時保留下來的,很多民居中還擺設著紅木家具。在許多未列入參觀范圍的明清民居中,如果你向房主打聲招呼,房主也會歡迎進去參觀的。村中有些住戶也開展各種旅游服務項目,如餐飲、木雕、盆景展覽等,西遞村原有牌坊十多個,現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,據說它的保留是因為一位軍屬老大媽的保護,“文革”時,當有人要這座牌坊同其它牌坊一起砸掉時,是她出面保護,又因為她的兒子在部隊當團長,才沒有人敢動手。 |
|